登入會員-嚴萃

如何挑選葡萄糖胺及蛋殼膜?兩者之間差在哪?安全及副作用有哪些?

隨著年紀的增長,關節保養日漸重要。葡萄糖胺及蛋殼膜作為關節保健原料受到關注。根據統計女性關節炎比起男性好發率有兩倍之多,因此本篇文章針對葡萄糖胺及蛋殼膜之間有甚麼差異,包含組成分、來源及研究討論,兩者的安全性及副作用,並教你如何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葡萄糖胺及蛋殼膜有甚麼差異?

1.組成分差異

葡萄糖胺是一種胺基葡萄糖,主要存在於關節液及軟骨基質中,但因年紀或過度磨損關節軟骨造成缺乏葡萄糖胺出現,可以藉由定期補充的方式減輕關節疼痛及維護關節的作用。依照化學結構分為硫酸型、鹽酸型、乙醯型三種,在市面產品上以鹽酸型及乙醯型為主,硫酸型主要為處方藥物上使用。

蛋殼膜又稱為卵殼膜,主要組成份為蛋白質,含有多種膠原蛋白、角蛋白、黏蛋白、角蛋白、玻尿酸、軟骨素與葡萄糖胺等,其中膠原蛋白以第一型、第五型及第十型為主屬於新興的保健原料,常用於關鍵靈活及養顏美容用。

2.原料來源差異

葡萄糖胺在食物中含量低,吃到足夠量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主要存在甲殼類、蝦子、貝類的外殼,腸胃道無法消化作用,故需要特殊萃取技術出來,屬於動物性來源。並且也有玉米澱粉發酵出來的,屬於植物性來源。

蛋殼膜是包覆蛋白並嵌入蛋殼結構內的一層纖維膜,依照結構及厚度由內而外是三個部分:

2.1限膜(limiting membrance, LC)

主要包覆蛋白的部分,三個分層中最薄。

2.2內蛋殼膜(inner eggshell membrance, ISM)

蛋殼膜的中間層,三個分層中厚度次之,其纖維結構與外蛋殼膜相連,含有特殊的第一型、第五型膠原蛋白。

2.3外蛋殼膜(outer eggshell membrance, OSM)

蛋殼膜的最外層,三的分層中最厚,其纖維結構與蛋殼相連,含有第一型、第五型、第十型膠原蛋白。

蛋殼膜依照各家廠牌的專利技術不同,將薄薄的蛋殼膜從蛋殼分離出來,增加全蛋利用概念,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3.研究發現

葡萄糖胺目前針對緩解骨關節炎疼痛仍有爭議,因此在2018年健保署取消健保上的給付。但在2006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大型研究指出葡萄糖胺合併硫酸軟骨素比起兩者單一補充有緩解疼痛的效果,說明葡萄糖胺並非以治療效果為出發,而是緩解疾病的疼痛為主。

蛋殼膜在2018年發表60位健康的中老年女性食用500毫克蛋殼膜2週有幫助運動後關節的靈活度,近期在2021年發表中老年受試者食用300毫克蛋殼膜12週就有助於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及關節的舒適度,而依照研究測試比單一補充UC2及葡萄糖胺加軟骨素有明顯的減緩疼痛。

葡萄糖胺及蛋殼膜有安全性問題嗎?副作用有哪些?

葡萄糖胺的安全性需要考量到產品的原料,若是萃取來源自甲殼或海鮮類,就有食物過敏的可能性,副作用有蕁麻疹、鼻子或眼睛發癢、腹瀉,嚴重可能至呼吸困難、心悸等。同時注意每日建議劑量為1500毫克,並依照產品包裝標示食用,有些民眾食用葡萄糖胺會引起腸胃不適的副作用,並建議若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因有多重藥物使用的緣故需與專業醫師討論其用量。

蛋殼膜在動物性研究中單次口服劑量每公斤體重2000毫克未出現急性毒性反應,而在慢性毒性實驗同劑量90天也未出現慢性毒性反應,目前台灣衛服部建議每日食用限量500毫克,並且因萃取自蛋類原料,須注意有蛋類過敏的副作用,在產品標示上須標示「懷孕、哺乳期間婦女及對蛋過敏者應避免食用」。

葡萄糖胺跟蛋殼膜該怎麼選?

若是關節疼痛的銀髮族或想靠補充降低運動造成的關節磨損的民眾,可以考量到以下問題:

  • 是否有食物過敏的風險?
  • 是否有素食者的選擇限制?
  • 是否有多重藥物使用的問題?
  • 是否為懷孕、哺乳的期間?

總而言之,因消費者的體質差異大,可以先看這些常見問題作為考量依據,若有任何問題建議詢求專業醫師及藥師的幫助。

Facebook
Pinterest
Twitter
LinkedIn
返回頂端